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化肥行业:农资直补任重而道远

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国内化肥实现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价格形成机制和经营体制不适应等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深化改革,完善调控机制,促进化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评论

  主要措施及点评

  会议研究确定了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积极调整结构。适当控制磷肥、氮肥产能,加强钾肥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合理有序增加钾肥生产。

  评论:磷肥、氮肥国内产能过剩并形成长期压力,请参考我们11月份报告《化肥短期出口需谨慎行业长期趋势不乐观》。特别是磷肥,产能供应压力表现尤其突出。

  (二)加快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适时将所有化肥出厂价格及除钾肥以外的一般贸易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对化肥生产流通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进口钾肥实行适度价格监管。暂时保留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铁路运输价格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评论: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得以明确。由于此前市场已经证明限价措施无效,价格管制措施将取消对市场和行业没有重大影响,企业的财务将更加透明,政策性风险降低。

  暂时保留化肥生产资料(电、气、运输等)和税收优惠进一步降低化肥企业经营经营风险。

  重点加强对集中度较高的进口钾肥进行适度价格监管。钾肥是特殊商品,不但严重依赖于进口,而且生产、贸易高度集中,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严重,需要严格的政府监管以保护国内农民利益。

  (三)完善农资综合直补调整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

  评论:正如我们预期,农资综合直补调整体制将得以建立。从政策效果上看,补贴农民好于补贴生产和流通环节。从各国的农业政策来看,直补制度是相对有效和通行的农业扶持政策。难点在于部门权责划分、政策的复杂和反复(中国农业问题难度大、困难多,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波折将超过市场预期)、执行效率、被操纵的可能性(例如钾肥生产和贸易商可能利用垄断优势,操纵价格,绑架补贴政策)。

  (四)推进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允许各类投资者进入化肥流通领域,鼓励和扶持发展大型化肥流通企业。

  评论:国内化肥流通市场化程度较高,但进出口环节国营大型流通企业有较大政策优势,短期难以改变。

  (五)加强进出口调节,完善化肥储备调控。今冬明春化肥淡储量要达到春耕用肥的20%以上。

  评论:进出口将继续受到政府严格管理。贸易政策将对国内化肥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08/09年度淡储量1100万吨、70%以上为尿素,将对国内尿素需求有较大支撑。

  未来几年淡储量政策上更有保证。

  (六)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补贴范围,节约农民支出,减少环境污染。

  政策符合预期,行业趋势不改

  从背景上看,这次出台的改革措施是对12月16日工信部“加快推进油气和化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细化。

  从总体上看,推出的措施基本符合我们先前判断。我们在12月18日报告《化肥定价体制改革启程》中,对化肥限价取消、建立农资直补、加强淡储、加强进出口管理等已有明确预期,对氮肥、磷肥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有明确提示。流通环节改革无碍大局。继续保留生产资料和税收优惠解除我们先前担心,好于预期。

  我们估计后续措施将陆续推出,但对短期行业趋势影响有限。农资直补制度对化肥行业有较大潜在影响,需继续观察。

  总体来说,09年国内氮肥景气度稳中有降,“中性”评级,磷肥景气度大幅下滑,“减持”评级,钾肥价格难以判断、不确定性较大,无评级。